我国现代药学伦理教育研究
伦理精神领域构建的蓝图是非常美好的,但要实现却非易事;道德本身是易于宣讲的,但要想长期立根却是困难的,这是叔本华很久之前就阐述过的观点。打开相关教科书,人们会发现有关伦理道德的每一条箴言都是写得清清楚楚并且相当完美。但现实却往往是残酷冷漠的,拥有悠久历史、本该以仁爱为本的医药行业,在如今却因为假冒伪劣、漫天标价、收受回扣红包以及其他重大恶性事故而让人们对此怨声载道。药学伦理与人类生命伦理对人类而言是同样十分重要的,它与国际医学伦理学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并受其制约和相互影响,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生存、发展与命运的问题。
1 我国药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今药学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道德问题[1]如,多重开发,一药多名;开大处方,大撒网;存在于科研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中的各种华而不实的方法手段;临床执业药师一度缺乏,患者的用药总是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等。这些问题直接引起了药学伦理的紧迫性,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且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伦理道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当时的国家政治、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必然会在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影响,药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无疑是相同的,这也就使得它也要受到当时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的经济、管理、政治体系的变革。现如今出现在药学研究、应用中的各种道德问题,都是我国从事药学的相关人员自律意识在经济转型期退化的表现。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一次规模较大的合并在我国的各高校进行,许多药学院(系)被并入了综合性大学,比如原来的“两院三系”,“三系”已经分别被并入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以及四川大学[2]。与此同时,许多在各学科全面发展的大学也都新设了自己的药学院(系)。到2003年,本科药学教育在我国已有180所高校开设,相比于1999年增长46.67%。其中,大部分药学院(系)是非独立性的和非医学院校所办。这表明,与我国传统的药学院(系)在此之前一般都是独立创办或由医学院校创办不同的是将在综合性或拥有较多专业学科大学里设立大部分药学院(系)。
前苏联的“专业对口”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药学本科教育在过去一直所采用的教育模式,但进入21世纪以来,培养药学“通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药学本科教育的主要教育模式,这种培养范围更加宽广,更加注重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教育。除此之外,具体的教学内容也由过去的简单“化学模式”转向更加综合的“化学-生物学-医学-管理学综合模式”,在所开办的课程上也有了相应的调整[2]。同时,在将教育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综合性大学里更有目标性地办好药学教育。
1.1 我国药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更加综合全面化
与单科性药学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能够达到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以及教育坚实,这是单科性无法达到的。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中,基础科学是促进生命科学发展的关键,药学要想取得理论和方法上的新突破,就必须和其他基础学科紧密结合,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因此,药学教育的全面发展也定然会成为我国日后药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1.2 学生对社会常见问题关注度不高
我国因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自然也就成了消费药品的大国,因而制药上也相应成为一个大国,但新药研发水平不高却不能称为制药强国。虽然我国原料药的生产规模很大,在世界排名仅次于美国,但仿药却占了绝大部分,基本无自主知识产权可言。而要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必须培养下一代的研究创新精神,要了解我国疾病及用药现状才能有的放矢的研究新药,这些创新知识、思想的教育都应该被贯穿在药学教育之中。
1.3 普遍专利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悠久的历史,在植物药专利申请中占主导地位,但相当大的部分都是整个植物的提取物,或少部分的分离,涉及具体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以及合成药、药物制剂和生化药发明的专利更是寥寥无几。但是,对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医药行业来说,行业的快速发展必须依靠专有的技术。根据我国目前所出现的状况而言,从我国企业所申报的专利数就可以看出知识产权在我国企业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可知,现代药学生理应具备知识产权意识的素质,这应是药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4 执业药师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