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吴茱萸现代药学的研究进展及配伍变化
黄连和吴茱萸是目前常用的药物。目前,对于黄连以及吴茱萸在实际的配伍过程中的相关药理、药性以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仍然无法明确[1]。本次研究针对黄连以及吴茱萸的现代药学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黄连以及吴茱萸的配伍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近年来有关黄连以及吴茱萸的药学研究相关文献。
1.2 方法:通过有关黄连以及吴茱萸药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对黄连以及吴茱萸的现代药学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配伍变化情况进行收集以及分析。
2 结 果
黄连以及吴茱萸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同时在实际的配伍过程中,各种极致的相关变化并不明确。
3 讨 论
黄连以及吴茱萸是目前常用的药物,最早见于《丹溪心法》中的左金丸配伍。左金丸是通过吴茱萸以及黄连按照1∶6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由于黄连拥有泻火解毒以及清热燥湿的作用,同时吴茱萸具有助阳止泻、降逆止呕以及散寒止痛的相关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将黄连和吴茱萸进行配伍的方式属于寒热配对。通过将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一升一降、一苦一辛、一寒一热、一阴一阳,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相反相成,并且互为母子,患者在服用黄连以及吴茱萸配伍而成的左金丸后,能够起到降逆止呕以及清肝泻火的相关效果,帮助患者能够尽快的得到恢复。而通过现代药理的研究也证明了,通过使用黄连以及吴茱萸进行配伍而制成的左金丸,在临床上能够抑制住患者的胃酸分泌,并且帮助患者抗炎镇痛以及抑菌的相关效果,因此对于胃溃疡患者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临床上目前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2]。
黄连是一种毛茛科的植物,来源于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南黄连的干燥根茎,是一种性寒味苦的药物,归心、肝、胃、大肠经,有着清热泻火以及燥湿解毒的相关效果。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黄连的根茎中含有多种异喹啉类的生物碱,尤其是一种名为黄连素的小檗碱,为黄连主要成分,约占黄连的7%,同时不同种类的黄连含有的有效成分也是不同的,对于黄连根茎而言,主要含有小檗碱、表小檗碱、甲基黄连碱、黄连碱、小檗红碱、非洲防己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木兰花碱、黄柏酮、阿魏酸以及黄柏内酯等。在药理作用方面,黄连的抗菌谱较为广泛,在低浓度下便可组织肠伤寒、霍乱以及痢疾菌的繁殖,同时也能够抗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3]。
对于吴茱萸而言,是一种芸香科的小乔木植物或落叶灌木石虎、吴茱萸以及疏毛吴茱萸的接近成熟的果实,味辛、苦,性热。吴茱萸最开始的应用为汉代著名药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中所提到的吴茱萸汤,吴茱萸汤为吴茱萸、生姜、大枣以及人参四味药物组成的,在临床上能够起到降逆止呕以及温中补虚的相关作用。现代药学研究证实,吴茱萸汤能够较好地实现抗消化道溃疡、止泻止呕以及镇静止痛等相关效果。目前,吴茱萸汤的治疗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在吴茱萸的化学成分方面,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有着较多的种类,其中包括了黄酮类、萜类、精油、甾体以及相关的生物碱,通过对吴茱萸进行系统化的化学探究,目前已经从吴茱萸中分离出了8个吲哚类的生物碱以及1个芳香烃。在吴茱萸的药理作用方面,吴茱萸中所含有的吴茱萸次碱有较好的松弛血管以及降血压的相关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需要使用一氧化氮-环化鸟苷酸信号通路来进行结石,同时吴茱萸次碱也能够对于动脉血管收缩起着较好的抑制作用,并能够影响血栓的形成。在对消化系统的药理作用方面,吴茱萸有着止泻止呕的相关作用,同时吴茱萸次碱能保护患者的胃黏膜,起到抗胃黏膜损伤的相关作用,作用机制和促进内源性降钙素的基因多肽有着较大关系[4]。